中秋羊城旧俗(2)
初文酱
拜月礼及月光书
相传中秋夜为月亮生日,拜月风俗虽并非吾粤专利,但本地却有不同于北方的礼节。月姐,旧时称之为女神,所以拜月多为女性做的事情,一般选择三更半夜(晚上11点以后),即“不闻北风吹裙带”之时行拜礼,可见本地拜月之俗犹有古风。拜月在家中大厅举行,中央放一方桌,香炉、芋头、柚子、菱角、月饼等物分盆盛载,芋头必放在大盘内,其中藏一大芋名芋头乸,周围绕以小芋头,寄寓子孙众多之意。祭品齐备,众人会向天空的月亮叩拜,这是月圆时候的一种仪式。
此夜孩子们手里拿着的多是纸旗、锣鼓,纸旗形状不等,接以竹竿,迎风飘拂,而锣鼓是最能表现欣悦心情的玩具。若中秋当晚天色不佳,月光残缺,甚至完全被乌云掩盖(俗称天狗吃日),大人便会叫小孩把玩耍的锣鼓用力敲击,希望月亮听闻锣鼓声能够露一露脸,这叫破鼓救月。拜月完毕,处置桌上的供品有一些规矩,如将拜完的芋头脱掉芋皮,连皮带肉向瓦面扔去,说“拨螆拨癞,拨出城外”或“拨螆拨癞,拨去岛洋大海”之语,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说这些的话,生螆生癞都是粤人害怕的皮肤病,将芋头连皮扔掉,寄舒服平安之意。
拜月之后,全家开始消夜,除了鸡鸭送菜之外,还有芋头、柚子及田螺石螺,芋头又称香芋,食法简单,最常见的是不用酱醋,原汁原味,若醮点白糖,味已稍次。柚子是中秋应节水果,那时候广州柚子出名的有广西容县的沙田柚、南顺的“丝线脚”、甘竹的绛柚及桑麻柚等。在剖食柚子时,人手一个,不得假手,若柚子中通(好的柚子多中通),可卜吉兆(时运亨通),否则是年多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