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塔坟
和志桑
位于邢台市西南隅的塔坟,曾和清风楼、达活泉,被称为古邢台的三大代表标志。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邢台的几种工业产品,便是以塔坟之塔为商标。塔,最初是为了供奉佛骨而修造的,后来也用来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安放僧人遗骨。邢台塔坟是作为敛葬佛教僧侣火化后遗骨――舍利子而建立的,所以名曰塔坟。邢台塔坟,是邢台天宁寺和开元寺两所古刹僧人敛葬遗骨的墓地。所以,它开始形成的年代,当和该二寺始建年代一样,系为唐开元年间,距今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邢台塔坟分为南北两处,中间相隔300米之多。南塔坟为开元寺塔坟,俗称大塔坟。占地三十亩,四旁有耕地一百六十亩,土改前为开元寺庄田;北塔坟占地十亩,四旁有耕地三十亩,土改前为天宁寺庄田。据说,很早以前,两塔坟有大塔、小塔千余座。
随着自然风化剥蚀和人为破坏,日渐减少,到五十年代初,南塔坟尚有墓塔九十多座,北塔坟尚有墓塔三十多座,共约有墓塔一百二十多座。直到一九六五年前,南塔坟仍有墓塔七十八座,北塔坟有墓塔十座。这些墓塔形式、风格各异,或高或矮,或砖砌,或石雕;或敦实古朴、华贵端庄,或典雅秀巧、挺拔俊美,或臃肥龙钟似踽踽老翁。更为绝妙的是,其中有“风动塔”,看似岌岌可危,被风一吹,随风倾斜,摇摇欲坠,然其历数百年风雨不坍。“响灵塔”,风一吹来,呜呜作响,其声呜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簧之动,如笙之鸣。“钟鼓塔”,以掌击之,洞然有声,嗡嗡作响。另外还有“诵经塔”,以耳贴塔细听,则嘤嘤嗡嗡,一片声响,据说有时还可以听到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和唪经声……。至于塔坟的其他传说,则更是不一而足了。
塔坟诸塔根据高度和形态划分,基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型砖塔多为八角形七级,中型砖塔多为六角形五级,小型砖塔多为四角形,或三级或五级,皆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在梯形的石头塔基上,为石雕束腰式须弥座,有三或四层的图案纹饰,呈龙、象、鹿等动物与卷草、莲瓣、云彩和如意水纹等图案,结构活泼、技法娴熟。在申家庄村中,今尚存一块石雕塔基,上刻有羊的图案,刀法洗练,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还有的墓塔在须弥座上刻有仰式莲花宝座,莲瓣层层重叠,错落有致,如同朵朵盛开的莲花。
据考证,这和邢台开元寺是佛教净土宗的一大道场有关,净土宗宣扬一心念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身座九 品莲台(即莲花台座)。开元寺元代大禅师万安祖师曾著有佛教论著“白莲集”行于世。在林立的塔群中,曾耸立有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近20米,是为群塔之首,当地人们称之为大塔。此塔塔身的砖与砖之间衔接严密,异常坚固,虽经几百年风吹雨打,仍形体完整,巍然屹立。“十年浩劫”中被四次爆破,才被炸塌。
历史悠久的邢台塔坟,被毁于一九六七年,这片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古塔群变成了一片碎石瓦砾。
一九八五年邢台市决定将塔坟旧址一条尚未开通的道路命名为塔林街,并广泛收集原塔坟残存遗物,加以拼接、维修,在原塔坟旧址修建塔林公园。修复成型的墓塔已有五座。
现在我们看到是经过抢修过幸存于世的部分古塔耸立在原址上。如今已开辟为集休闲、娱乐场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