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武术

隐孤界

沧州武术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誉称。沧州武术之盛行有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诸因素。

沧州地滨渤海,北距京津,古为燕齐之地,又是辽、金、宋时代军事必争之地,再加封建官俯盘剥,豪绅压榨,人们纷纷习武自强练习武自卫,武风甚广;历史上这里又曾是发落犯人的地方,不少军犯刺配于此,也留传下一些武艺;再加上沧州人民尊师重义,为武林所称颂,一些失意的拳师和被官俯追缉的侠客,也多来此隐身,落户传艺。如沧州"五十三刀"即"闯王刀",就是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的部将隐名沧州传授下来的。据历史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武健泱泱乎表海雄风",可谓英雄众多,精英荟萃,历史悠久。

沧州武术有其本身的特色,即有大开大合勇猛无伦的长势,又有推拨擒拿小巧灵活的招数,并具有速度、力度大和善于攻守的实战特点。武术门类基本可分少林、武当两大派系。少林拳中有华拳、燕青、功力、劈卦、长拳、通臂、明堂、弥宗、八极、太祖、六合、螳螂、沙脚、戳脚、翻子、大洪拳、小洪拳等多种;武当拳中有太极、八卦、形意等。

近年来,在国家“发掘、研究、整理、继承”武术政策的指引下,沧州武林勃发了新的生机。现在,沧州各级武术协会均已建立,业余武术活动点恢复和建立达百来个,有几万人参加武术活动。不少老拳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授徒传艺的同时,抓紧著书立说。沧州武术运动员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如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河北队八名运动员中五名来自沧州,全队荣获四枚金牌,有三枚为沧州人夺得。沧州"武术之乡"的情况,不断为全国体育和武术杂志刊载,并被介绍到国外,有的还被拍了电影和电视。一九八二年,两名沧州武术运动员随同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进行表演。

现在,沧州武林的重点转向技击、散打训练,广大武术爱好者决心练出真本领,继续为国争光。

沧州为什么被称为武术之乡

沧州是我国北方地区武术流传集中的地区,历代产生过许多武术名家,素以“武术之乡”誉满华夏。

古往今来,沧州人习武成风。《汉书•龚遂传》说,渤海郡(沧州一带)太守龚遂见人民尚武成风,担心农民遇机造反,就布告全郡“卖刀买犊,卖剑买牛”劝民弃武从农。

据 《拳谱》记载,八极拳的奠基人为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吴钟。

吴钟(1712——1802),字弘元,他受技于清康熙年间浙江少林寺一个叫癫魁元的云游僧人,深得大枪奥妙和八极精要,敌八极门尊癫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视二世。自康熙年间始,传衍200余年,至今已九世。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两个俄国人到北京摆擂,京人不敌,皇帝张榜招贤,孟村八极拳师下发祥闻讯赶赴京都,力劈“大牤牛”,吓死“二牤牛”,名声大噪,皇帝亲自召见嘉奖。清末,一个曾获6块金牌的西欧拳王德国人,耀武扬威地在北京摆下擂台,大言“如华人胜我,6块金牌全部留下”。河涧内家高手张占魁登台几战,均胜德人,京津顿颂其功。

民国时期,光在南京原中央国术馆任教的沧州拳师就有30多人,馆长张之江是盐山县人。该馆初设置两大课门,其中少林门长子王子平是沧州人,编审处长姜客樵是沧州人,青萍剑、八极拳、燕青拳、劈挂拳教师皆是沧州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传统运动会、武术表演、及观摩大会上,孟村吴秀峰、沧县马贤达等都曾夺魁。1979年举办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以来,沧州陈凤歧的燕青拳,王志海、韩去德的劈挂拳,孟村刘秀萍 (女)的八极拳等等,都先后荣获金质奖章。

如今,每当霞光透过云层,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卫运河两岸,总有许多男女老少握剑起舞,挥拳耍刀。有些村庄有些家庭出现了祖孙三代同练武术,母女、姑嫂、妯娌互教互学的喜入场面。“拳术类”、“器械类”、“对练类”、“攻防技术类”、“集体项目类”……各种形式,各种套路的武术,在沧州市及其周围的各县都进行了整理和挖掘,并日臻提高和完善,因而吸引着本省和国内,以及不少国家的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求教。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隐孤界
  • 趣闻 花败落
  • 趣闻 宇达郎
  • 趣闻 夏至
  • 趣闻 文彦桑
  • 趣闻 赴情深
  • 趣闻 万军郎
  • 趣闻 笑容郎
  • 趣闻 修为
  • 趣闻 依丝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