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人生礼仪习俗(3)
春荷
寿庆
当阳历来有做生祝寿的习俗。平日每年的生日叫“散生”,每10年一个“大节巴”为“整生”。50岁以前叫“做生”,50岁后叫“祝寿”。儿童阶段周岁、10岁是必做的生日。以后每10年一次“整生”。民间认为36岁是人生的一个“大结巴”,因此许多人也做36岁生日,规模与“整生”相同。
俗信“男不做三,女不做四”,即男30岁不能做生,女40岁不能做生,俗谚曰“男寿祝了三,半生打孤单”,“女寿祝了四,年老无后嗣”。很多人出于孝道,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也不做寿。有些人怕亲友破费,给家人添麻烦,不愿做生祝寿,于生日前一天到亲戚家躲避,谓之“避寿”。做生祝寿一般在虚岁时进行。但也有“男做近,女做满”的说法。
做生时要宴请亲朋好友,儿童做生要订做蛋糕,点与岁数相同数量的生日蜡烛。做生祝寿宾客都要送贺礼。旧时送衣服、布料、寿面、鞋。现代一般为现金相送。祝寿时,要在堂中挂“寿”字图,配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条幅。旧时祝寿要点香燃烛,儿孙要给寿星磕头。家中要请吹打班吹打,鞭炮齐鸣,十分热闹。
丧葬
当阳城乡居民,历来崇尚土葬。旧时丧礼繁杂,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亲人故去,在家眷属齐聚死者卧榻前下跪哀哭。为死者烧“落气纸钱”,着一人去附近庙里敬神,归途中盛水一壶返家,为死者抹身,净体,穿“装老衣”(以多为荣,限于单数,)掩“盖脸纸”,在死者口中放“五谷茶盐”(使死者忘掉阳间事,安心归天)。收殓完毕,将其停放正堂右侧,随即将簸箕罩在香火上,以避“白虎神”。然后讣告亲友。待亲友聚齐,始将尸体入棺。棺材以木制作,表里涂漆,外黑内红。尸体入棺后,停柩于正堂中,柩下燃油灯一盏,为亡魂照明。设灵堂于柩前,请僧道做法事,给死者“超渡”。安葬死者的头天晚上,死者亲属穿戴孝服,亲友纷纷前来吊丧,或送冥钱纸或送祭幛挽联;孝眷轮流于灵堂前守灵,回拜吊丧亲友,通宵达旦。
安葬死者,事先由风水先生择坟地、定山向,请亲友“打井”。次日,在锣鼓鞭炮声中,沿途丢“买路钱纸”,护送灵柩上山安葬。安葬时,风水先生事先写好的购买阴地的“契文”用冥纸焚化,称为“窖契”。然后将灵柩放落井中,风水先生再次核定核定灵柩方位后,撒小米,孝眷依次捧杯土掩棺,磕头致哀。
三天之后圆坟。孝眷请来吹鼓手,吹吹打打,调哀、曲悲。俗谚曰:“儿子的喜事,老子的葬事”,意为要大操大办。
孝眷将死者安葬后,请僧道“做道场”,目的在于“尽孝心”,并“超渡亡灵”,为死者“谢罪”。多者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孝孙分别随仪行叩拜礼,日夜献孝心,俗称“膝上埋爹娘”。
新中国建立后,丧葬仪式从俭。公职人员去世由所属单位为其召开追悼会,然后,单位同事,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为死者送葬,寄托哀思。1973年,当阳设火葬场,推行火葬。但骨灰仍下葬砌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