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独木舟

子璇

黎族独木舟

海南,四面临海,岛上,江河纵横、湖泊众多。“黎族人每春夏临溪而渔,或刳木为舟,或编竹为排,网罟钓竿随人所用。”在《琼志钩沉》中,记载了海南船文化的初始。

据《中国航海史》和《中国船谱》记述,筏和独木舟是船舶始祖。如今,随着现代船舶事业的发展,航行于江河海上的轮船人们已司空见惯,但筏子和独木舟却难觅踪迹。近日记者寻访海南中部山区和昌化江流域的黎族村落时,却欣喜地见到了独木舟,它的古老原始的制作工艺也保存完好。当现代船舶乘风破浪游弋于浩瀚大海之际,请追随着记者的脚步去探寻船舶的先祖,去寻找独木舟的踪迹。

上古之人,见到落叶和枯木漂浮在水上,产生了浮水的认识;为了渔猎获取食物,产生了对水上或隔水对岸的向往;当洪水泛滥或落入深水时,留下偶然抓着漂木得以侥幸逃生的人们,这些现象逐渐启发了上古之人的联想。为了生存,有意识地利用葫芦、竹筏和树木等可漂浮的天然物体,造出了浮水工具。

海南先民与独木舟

据《中国航海史》和《中国船谱》记述,筏和独木舟是船舶始祖。

在黎族独木器具中,独木舟最为著名。早在数千年前,海南先民已经和独木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黎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乘独木舟来到海南岛,黎族传统民居中的“船形屋”,据说就是根据倒扣的独木舟外形盖成。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刳木为舟”(《周易·系辞》),“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独木舟古籍虽有记载,具体出现的年代尚不能断定,海南的考古中也没有发现。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这表明最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

省交通厅的一位对独木舟文化关注已久的老专家韩先生分析,海南先民都是从海南岛以外迁徙而来,因此海南水上运输应该是很早出现,海南最早先民靠桴、筏、独木舟漂渡实现往来,现在黎族有制造独木舟的实物,依据这些因素可作一定的推断,海南独木舟的出现应该较早。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符策超曾推断,独木舟的制作,依赖石锛的出现。

《中国航运史》指出,凡是出土了有石锛的岛屿,便是百越人海上活动的所到之处。海南近年发现多处石器文化遗址,其中包括三亚落笔洞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石片石器,陵水大港村、石贡、旧县坡等距今6000-7000年新石器中期磨光石斧、石锛、砺石和各种夹砂陶器,陵水古楼坡、文昌吕田坡、定安佳龙坡距今3000-5000年新石器晚期的双肩石斧、有段石锛。据有关专家推断,海南在六七千年前,独木舟已经开始存在。

东方感城镇陀头村我们见到了独木舟

最为古老的船只,如今还保存在海南黎族地区,并且还在使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从2006年,我们开始了慢慢的找寻。虽然之后曾在省民族博物馆见过独木舟的实物,但只是作为一件展品,未识庐山真面目。

经过不断的找寻,今年4月,在东方市感城镇陀头村,我们终于找到了漂浮于水面的独木舟。

盈盈碧水,淡淡春山,木棉花开,满山绚烂。从东方市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陀头村。

村子的交通不是十分方便,村子位于陀头水库的上游,感恩河临村而过,十分宽阔,一河碧水隔断了两岸的村庄。

村子虽然有一百多户人家,但散落在田野周围,显得不是很拥挤。村子有陈姓和高姓两大姓氏,是一个典型的黎族村落,高大的木棉树下是错落有致的茅草房。走入村庄,你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老人在树下拿着木棉纺线,妇女穿着筒裙在屋檐下织锦,低矮的茅草房边挂着渔网,篱笆旁边放着舂米桶。沿着村子的小路继续前行,就在河岸边上的一户人家,你会发现在茅草房边,斜放着的一条小舟,那便是我们寻找的独木舟。

小舟的主人叫做陈亚才,阿才对这只独木舟关爱有加,平时使用的时候放到河里,不用的时候,便扛到岸上。

阿才告诉我们,这只小舟已经陪伴他几十年了,每天都是靠着这只小舟来往于河岸两边,对岸有他家的田地,有他的兄弟,他每天还靠着它撒网捕鱼。

阿才的独木舟有两米多长,宽有40厘米左右,船头收尖,船尾留着横堵,船槽为乘坐所用,是整条原木经劈削砍凿而成。村子其他人家虽然也有小船小舟,但都不如阿才这条小船简单古朴。

傍晚时分,日渐西落,古朴的茅草房在落日的余晖下透过椰树之间的缝隙闪着金光,屋内的三石灶下开始飘出袅袅炊烟,阿才扛着自家的小舟,来到河面上,开始撒网捕鱼。

独木舟横亘在水面上,阿才回家去拿渔网和桨,田野木棉花开,水面波光荡漾。袅袅炊烟,落日正圆。

小舟,渡口。让人想起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那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阿才的划水声将我们从沉醉中拉回来,看着他划着独木舟在宽阔的水面上,小舟左右摇摆,渔网慢慢撒下,仿佛时光倒回,刀耕火种,渔猎为生。

独木舟独特的制作工艺

阿才划着独木舟行于水面上,撒网归来,扛着独木舟又一次放回茅草屋边。我们不禁询问阿才如何制作独木舟,制作独木舟的技艺从何而来?

阿才告诉我们,村子里许多人都会做独木舟。这条独木舟是父辈传下来,已经用了几十年,由于自己保养得好,再用些年不成问题。

在我们眼里十分独特的独木舟,在村民的眼里,只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过河工具。

阿才介绍说,制作独木舟,树干必须够宽够大,且有浮力。木棉树和榕树,是制作独木舟的上好材料。

为了能让记者亲眼看到独木舟的制作,村民拿来电锯要放倒村子中间一棵直径有一米多的木棉树。看着高大的木棉树,我们没有同意村民砍树。村民告诉我们,这棵树迟早要砍掉的,下游陀头水库蓄水,再过一两年,他们的村子就消失了,他们要搬到另外的高地上。

取消了砍树计划,又有村民告诉我们,就在村子的河对岸,有位村民正在做独木舟。乘船前往,对岸的村子叫振兴村,就在村民陈朝荣家门口,一条刚刚制作成型的独木舟摆放在那里。

陈朝荣说,制作独木舟并不是特别困难,材料一定要选好,这个小舟的选材是山上的一棵枯树树干,这段树干抬回来之后,已经放到水田里浸泡了3个多月,让木头被完全浸透。

难怪眼前的小舟透出一股浓浓的泥巴气味,而这样做据称是防蛀虫的土法,因为虫子最怕这种味道。

陈朝荣说,制作独木舟,先拿砍刀、锛子、凿子等把原木砍成小舟形状,然后再把船槽里的木头凿掉,他这艘小舟已经做了半个多月了,再过几天,就可以下水了,他经常来往河两岸,总是借邻居的小舟,感觉不是很方便,自己才做了这条独木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符策超曾介绍,如今制作独木舟并不是特别困难,因为有铁器,在铁器没有出现的时候,先民更是靠着自己独特的智慧来制作: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独木终被“刳”成带槽的舟。独木器具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独木器具的实物属性,表现了黎族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征。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子璇
  • 趣闻 花雨黯
  • 趣闻 少年决恋i
  • 趣闻 嘉慕氏
  • 趣闻 薄涼少年
  • 趣闻 曼辞氏
  • 趣闻 迎蕊
  • 趣闻 尔琴
  • 趣闻 守侯
  • 趣闻 冷荷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