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七月半鬼节习俗

我是疯的

穿青人七月半鬼节习俗

七月半是穿青人祭祀祖先的节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三,所以过月半又称过十三,没谁家过十四、十五。

传说在阎王之阴曹地府,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三为法定黄金假日,故亡的灵魂这期间休假到人间探亲访友,游乐集会,此即道家所谓“中元胜会”。来到人世间,阳间的家人得好吃好喝周到服伺,就像现在远方的子女把老家父母接来小住一样。

几百年了,穿青人的祖先辗转迁徙来到黔西北这一古代称为罗施鬼国的水西高原喀斯特地区,买土居住,耕山挖箐,梨霍未饱,艰辛和坎坷不言而喻。为念祖追宗,穿青人七月半是一年中隆重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而外出打工离家不是太远的穿青子弟,千方百计都回家过节,记得有一年回家过月半,从贵阳开出的客车挤满了回家的打工穿青乡亲,脚无立锥之地,那时交警不查。

六月下旬穿青人就着手准备过月半了。赶场时购备香蜡纸烛,发谷芽、麦芽。记得儿时从六月下旬开始,每到傍晚任务就是把装有麦子、谷子的土碗端到魔芋林中“车露水”,以便谷子、麦子快快长成绿葱葱的谷苗、麦苗,以便月半“接老人(已逝世祖先)”和用作后述“驮马、骑马”的饲料。

穿青人于农历初七左右就开始挂“老人牌”“接老人”“回家”了,讲究的人家初一就开始。“老人牌”即祖宗牌位,用纸印制而成,图像一般为庄严的多层亭台楼阁,点缀有下棋的神仙、游乐的仙童仙鹤、青松翠柏、缭绕的薄雾......等画面,上中写“某氏门宗历代高曾远祖位”,其侧排位去世的老人的名字,一般最远的上溯六七代,如“故天祖考(妣)某某某老大(孺)人之位”,岳父岳母已经过世的,也要写上。

“老人牌”一般挂在堂屋中的左侧隔板壁,前立供桌,桌上放装满包谷的“升子”,用白纸分封口,用于插香蜡,“升子”两边及供桌下放香座,初长成的谷苗、麦苗白天摆上供桌,晚上继续端去“车露水”。悠闲的人家还要札“香花”、摆放小孩采摘来的兰草、紫金等应时花木,反正要让“老人”吃住得舒心愉快就怎弄都行。

“接老人”后每一餐吃饭时,都要先焚香烧纸“贡老人”后全家才可动筷吃饭,直到七月月十三。这期间,要“讨”新成熟的瓜果如新四季豆、新辣椒、新茄子、毛豆、桃、梨、花红、大枣等等来供奉祖先。无农活时,要用白纸印刷“封皮”备用来封包(内为钱纸),“封皮”用木刻雕版印刷而成,上有衣、裤、剪刀等图案,并留有书写的位置,简单说来就是制作红包的信封。在赶场时上街市购更多的“封包”钱纸,“封包”钱纸因家底及接回的老人多少不定,有钱人家要买几十斤,认为买得越多祖先就会保佑家主发更多的财。钱纸“钱印”为九个,有“七不成,八不就,九成钱”之说。

初十前后就开始“封包”,用“封皮”包封钱纸,一般先用称称分钱纸,一封一两再包封,利于马驮时保持两边平衡,以免掉落。“封包”后“挂包”,即在“封皮”指定的位置用毛笔写上某位已逝老人的名讳、户主的名字及当年的农历纪年。没有人识字或者不知道家主与祖先互称、不会写“包”的人家还得及早请人,等到十三,只烧未包“封皮”的纸钱的人家怪可怜的,也肯定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家庭。笔者年幼时月半就帮人“挂包”混了不少好吃的。那时候后老人供小孩读书,绝大多数人家就是希望有一个会“挂包”的孩子。新亡三年内只用素白纸封包,据说是还没有邮政编码。

月半前一两天孩子们要到姑爹、姑爷(祖父辈)家把已经出客的亲或亲唐姑奶、姑妈接来“摆”几天,等着一起过月半。十三日晨,穿青的寨子般都有一家杀猪,然后每家称几斤,没钱不要紧,先赊着今后给,或今后年节还肉。寨子里没人杀猪才能到街场上买肉,否则有你好看,印象中就是肉了,有些人家好像还杀鸡啊,推豆腐等等。

十三一天早起即点装香,香不能中途熄灭,要随时续装,一般都装一盘盘香,可以点八九个小时,家中香烟缭绕,别有一番风景。这一天家中主要任务就是操办丰盛的酒水菜肴贡老人。欢享晚宴后,合家一起动手,把封好的包用稻草芯两两分别拴在一起,用印刷上“驮马”白纸的夹在其间,称为“上驮”(等着帮老人们驮钱回阴曹地府。),然后把上驮的包、印刷的老人坐骑(又称骑马)及幺马的马夫、一碗清水、少许贡奉的撤掉封皮的“升子”里的包谷摆在筛子里,接着点一柱香插在筛子上,户主说一些感谢“马”的话,此为“喂马”,“喂”好“马”后。在院坝中划一圈,沿自家路口间插香,一直到最远,导引老人及其人马上路,接着将所有的包、人马在院坝里烧掉,谷苗麦苗扯一点烧掉,作为去阴间的马料,其余的甩上房顶。

烧包时,小孩们在熊熊燃烧的包堆前磕头作揖,祈求老人保佑茁壮成长、高考成功等,家主则把“老人牌”取下,在烧包的火焰上方“漂”(piǎo)一下,收起来来年“接老人”再挂,穿青人称为“送老人起身”,同时家中在世的最长辈说一些请祖先保佑这保佑那的话,媳妇、姑娘和回家过节的姑妈、姑奶们诉哭三年内新亡的公婆和父母,倾诉死者的养育扶持之恩,子女的怀念之情,哀痛生死离别,亦泣亦诉,哀婉感人,令听者无不感伤落泪。

烧包时候要烧一些散纸,倒一点“水饭”给没有子孙的祖先、孤魂野鬼,给马夫作贡饭烧工钱和过路费。有时还放孔明灯、河灯照亮老人返回“阴间”,挺诗情画意。烧包完毕全家进屋摆家常、娱乐,不准出门。“七月办,鬼乱窜”,据说,在十三深夜里,在院里放个空坛子,俯耳听去,可以听到驮钱的马蹄声呢,然后,大人们就教育小孩,今天晚上不能出去,小心赶马的小鬼把你也一同孥去了,出门怕撞上孤魂野鬼。

十四早晨,孩子们将烧包的灰烬用撮箕抬到足够远的地方,倒入小溪,穿青人认为溪水能把这些祭品带到老人们灵魂的栖居地。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我是疯的
  • 趣闻 颖萓
  • 趣闻 小坏蛋残源
  • 趣闻 男神驾到
  • 趣闻 骊颖
  • 趣闻 佳鑫酱
  • 趣闻 幼丝酱
  • 趣闻 分手达人
  • 趣闻 驰鸿子
  • 趣闻 曜栋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