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佛爷”称号的来历
白桃郎
慈禧,叶赫那拉氏惠徵之女,清朝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生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卒于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作为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最高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生前被尊为孝钦显皇后,又称“西太后”,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尽管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她的称呼也有所变化,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慈禧”和“老佛爷”这两个与她的统治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称呼。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实行垂帘听政以后,宫廷中便以“老佛爷”相称。而且据史料载,慈禧生前确实喜欢被人称作“老佛爷”。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老佛爷”称呼的由来传说
慈禧太后每年有大半时间居住在颐和园,每当春末夏初,她便会从紫禁城走水路前往颐和园避暑,沿长河而下,途中在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停歇,再前往颐和园,直到秋末冬初才会宫。李莲英跟随慈禧多年,自然熟知慈禧这一行程规律。为了讨好慈禧,他悄悄命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背后建了一尊佛像。
光绪初年,40光景的慈禧太后循旧例前往颐和园,在万寿寺码头上岸停歇时,李莲英恭恭敬敬地禀告慈禧,说:“奴才听闻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是吉祥之兆,想必是天后的福泽所致,奴才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进了大雄宝殿,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由大皱眉头:“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旁边的宫女太监们脸都吓白了,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观音的面目竟然与她无异。殿内还站立着万寿寺住持和她的文武百官。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尊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迎的就是太后您这位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从此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另一传说是这样描述的:当年,华北大地几个月不下雨,自称“佛门弟子”的慈禧,便率领朝廷文武官员装模作样地向如来佛求雨。事也凑巧,他们楚香祈祷了三天后,就下起雨来了。太监李莲英,一贯阿谀逢迎,他连忙到慈禧面前,说:“下雨啦!太后真是洪福齐天,连佛爷都听大后的话,太后和佛爷一样了!”慈禧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自此以后,李莲英每次有事禀奏,都称慈禧为“老佛爷”,那些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也不住口地叫“老佛爷”“老佛爷”,争相巴结西太后,“老佛爷”的称呼就传开了。
明明是一个女的,咋就可称呼“爷”呢?
上述两种说法均和李莲英有关,且颇具野史色彩。关于“老佛爷”这一称呼的来历,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60大寿时,下令承值人员称呼她为“老佛爷”或“老祖宗”,也有人说宫中称呼“老佛爷”是沿袭了蒙古旧俗。
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老佛爷”不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称号,而是清代皇帝的特别称呼。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将皇帝称为“官家”,明代将皇帝称为“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便是“老佛爷”。持该说法的学者认为,“老佛爷”这个称呼来自于满语“满柱”。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学者认为,慈禧喜欢让别人称自己为“老佛爷”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慈禧虽然垂帘听政,掌握着朝廷大权,但名义上毕竟不是皇帝,而让人以特称皇帝的“老佛爷”称呼自己,她是在向别人宣示,她其实是和皇帝一样至高无上。
说白了,在慈禧心中也想过一把皇帝瘾,只是她生不逢时。她得意时正是内忧外患时,所以她不敢和武则天一样明目张胆地登基,但享受一下皇帝的特称也是很过瘾的。内忧外患害了她,否则中国历史上就有俩个女皇帝了。
可惜呀!但不管怎么着,“老佛爷”是“爷”,这一称呼和慈禧要求光绪帝称呼她为“亲爸爸”一样,都暴露了慈禧争强好胜、不甘于向男子示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