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成人礼 士冠礼

缤泽桑

儒家的成人礼 士冠礼

冠者礼之始也:冠礼

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氏族中的未成年者,可以不参加生产、狩猎活动,也不必参加战争,氏族对他们有哺育和保护的责任。但在他们到达成人的年龄后,氏族则要用各种方式测验其体质与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丁礼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看到了它的合理内核,将它加工改造为"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仪礼》有《士冠礼》一篇,详细记载士之子举行冠礼的详细仪节。《礼记》有《冠义》一篇,说解冠礼的含义。

一、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

行冠礼之年,也就是进入成年的年龄,有一定讲究。儒家认为,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礼记•内则》说,六岁,教以数目与四方之名;八岁,教以礼让,示以廉耻;九岁,教以朔望和六十甲子;十岁,离开家庭,住宿在外,向老师学习"书计"(文字)、"幼仪"(奉侍长者的礼仪),以及有关的礼的篇章和日常应对的辞令;十三岁,学习音乐、诵读《诗经》,练习称为《勺》的舞蹈(文舞);十五岁之后称为"成童",练习称为《象》的舞蹈(以干戈为道具的武舞),以及射箭和御车。经过七年的学习,也就是到了二十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而且血气强盛,身体发育成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此时可以为之举行成年礼。成年以后,还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习的内容,《礼记•内则》有具体的记载。

人既成年,为什么要举行仪式?它究竟暗含了怎样的意义?《礼记•冠义》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欤?"可知,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二、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也

冠礼既是如此重要,在仪式中就会有特别的体现。首先,举行冠礼的日子要通过占筮的形式来选择,不得随意决定。选择吉日的仪节称为"筮日"。冠礼之所以要选吉日,《冠义》说是为了"求其永吉",希望冠者从此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冠礼是家庭继承人的成年礼仪,是关系到家族的传承和发展的大事。古时如此郑重的仪式,必须在家庙进行。《冠义》解释说:"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有着以祖先的名义行礼的含义,也就是《礼记•文王世子》所说的"冠、取妻必告(告庙)"的意思。

日期确定后,作为冠礼的主人(将冠者的父亲),要提前三天通知各位同僚、朋友,邀请他们届时前来观礼。这一仪节称为"戒宾",戒是告知、通报的意思。

主人再次通过占筮的方法,从所通报的僚友中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这一仪节称为"筮宾"。冠礼之日,正宾必须到场,否则不能成礼,所以,人选一经确定,主人要提前一天前往正宾家中作特别邀请。除此之外,还要特邀一位"赞者",即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通过占筮来确定冠日以及正宾的人选,都是郑重其事的表现,所以《冠义》说:"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缤泽桑
  • 趣闻 安之若素
  • 趣闻 建华
  • 趣闻 梦蕾氏
  • 趣闻 源源酱
  • 趣闻 尔柳酱
  • 趣闻 雅唱
  • 趣闻 曦之郎
  • 趣闻 风萧吟
  • 趣闻 培胜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