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2)
丽丽桑
应县木塔结构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全塔高67.3米,比有名的北京白塔还要高16.4米。塔身共分五层六檐,如果加上内里四层暗层,也可以算是九层。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可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据说有好奇者,曾经用两手执一根细绳,把它从石础和木柱间横过。所以,民间就有24根木柱轮流间歇的传说。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在第三层的一副银槛联写得好:'放眼欲穷千里目,抠衣试上六层来’;三层外槽东面西侧木联上书:'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道出了周围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川林木景色。 最特别的是,这座塔内供奉的佛像非常大,造像技艺很高。第一层的释迦牟尼佛像,高达11公尺,在塔内仰望,更觉雄伟无比。周围是金刚、天王、弟子、供养人的壁画,笔法细腻传神,为辽代特有的绘画风格。 第二层由于八面来光,豁然开朗,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协从排列,姿态生动。第三、四、五层也都供有佛像的菩萨像,层层的造像不同,构筑各异。这座佛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之谜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然而木塔坚强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云天。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古代工匠们实践了千年后的现代建筑理论
从3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紫禁城威风凛凛的午门
午门,是北京紫禁城的正门,也是四个门中最气派的一个门。整个午门呈“凹”字形,下部为城墩,上部为城楼。
午门下部的城墩共有5个门洞,正面有3个,侧面还有2个掖门。今天我们看来,可能从哪个门进,那个门出没什么关系,可是古时候每个门都有它的用途,都有它的讲究。平日,中间三门中的左门供文武百官出入,右门供皇族王公出入,而中间的门是供皇帝出入的“御道”。这条御道南至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达数十里,是北京城的中线。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条御道从太和殿皇帝宝座下穿过,表示皇帝位居中心。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候,一些人也是可以从午门的中门进入皇宫的。在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是从中门抬进去的;在殿试传胪时,考试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从中门出宫。
城楼正中的门楼,面阔9间,深5间,是宫殿中最高形制。古代以阳数(即奇数)为尊,九为阳数之最,五为阳数之中,两数并用,称为“九五之尊”,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的。
民间还有当大臣犯了死罪之后,要“推出午门斩首”的传说,其实不尽然。午门是如此威严之地,怎可在此处杀人?中国古代的死刑犯,除了少数“斩立决”的之外,都是要等秋后才能问斩的。每年秋天,刑部都要把死囚名单送皇帝审阅,皇帝认为囚犯罪有应得,就硃笔“勾到”,而后就是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