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建本子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穿青人作为国家未识别民族,其称谓明代地方史志称为“土人”,清代又称为“里民子”,后因“衣尚青”,故曰“穿青”,一直沿用至今。

一、穿青人在贵州省内的主要分布

据有关资料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全省自报填写穿青人的人数约为67万,占全省总人口3755.72万人的1.7%,毕节地区约54万,安顺市约为8万,六盘水市约2万,其他地区约3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织金县约23万人,纳雍县约为22.5万人。在织金、纳雍、大方、金沙、毕节、赫章、威宁、六枝特区、盘县、水城、清镇、平坝、安顺、普定、关岭、镇宁、紫云、兴义、兴仁、晴隆、安龙、普安、长顺、册亨、望谟、贞丰、龙里、贵定、福泉、施秉、镇远、黄平等三十多个县(市、特区)均有穿青人居住。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二、穿青人的历史源流问题

穿青人的族源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学术界向来有多种说法:有主张源于江西“土人”说的,认为江西有“土人”,贵州有“土人”,古代民族称谓相同,江西“土人”信仰“五显神”,贵州穿青人的先民“土人”也信仰“五显神”,两地“土人”信仰相同,且一些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特征几乎近似;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已被识别为“土家族”生活在湘鄂川黔地区,自称毕兹卡的“土人”同源;也有主张越人说的,认为穿青人是古越人后裔;有主张彝人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古夷人青衣部族有历史渊源关系;还有主张汉人说的,认为穿青人是明朝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但是,据现有可查的旧史志和一些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无论什么观点,有一点是不容置否的,即,穿青人与贵州明代史志或地方志记载的“土人”集团有深刻渊源关系,是一部分“土人“发展而来的共同体,早期居住在黔东和黔南一带,即史称“五溪”的西南部。稍后居于黔中,明初部分迁自彝族土司统治的“水西”之地,即现大方、水城、六枝、纳雍、织金、黔西、金沙、毕节、息烽、修文、清镇、平坝、普定等地,依附水西土司谋生。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三、穿青人特有的社会文化及其标志性符号

穿青人从黔东,向黔中,乃至向黔西迁徙的过程中,其社会文化不断受到汉、彝、布衣和苗等民族文化的消长与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具备了自身的族群符号。

文化特征

1、生活习俗

:多聚族而居于坡度不大的山腰(部分居于山高谷深的平坦坝区),构成一个个穿青村寨,其住房遗留有干栏型住房痕迹;以稻米、玉米为主食,其次是麦子、荞子、小米、高梁和豆、薯类,喜吃糯米粑,特殊禁忌为:“天上不吃雕、鸽、雁,地下不吃牛、马、犬”;旧时妇女不缠足,穿细耳草鞋或云反摆鼻花鞋,扎青色裹脚,穿“三节两袖衣”,即滚花边的大袖青衣,拴大腰带,戴大钩耳环,梳“三把头”;过的节日有夏历的大年、小年、三月三、四月八、七月半、九月二十八、十月初一。

2、婚俗

:婚嫁过程,仪式有“插香”、“烧香(发八字)”、“迎娶”、“回门”等,其特殊习俗有:姑表联姻、背鸡认亲、打亲和闹亲、以鹅押礼、披露水衣和戴露水帽、讨奶母钱、站花试新娘、井边回门等。

3、丧俗

:丧葬过程有送终、停丧、治丧、出殡、安葬、守孝和守孝禁忌等。其特殊的习俗有:竹棍报丧、垫鸡鸣枕、买水浴尸、火把送葬、烧火照墓、吃素守孝等。

族群标志性符号

:“九月祀五显”、“逐村屯以为傩”、“岁首迎山魈”和“崇巫信鬼,尚卜鸡”。即:信仰五显神,以庆五显坛为主进行傩祭,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成模样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疫,以及每逢疾病必请巫师跳神驱鬼。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建本子
  • 趣闻 寒天
  • 趣闻 筝痞
  • 趣闻 大社会
  • 趣闻 春宝郎
  • 趣闻 冷菱
  • 趣闻 轻吟那淡伤
  • 趣闻 谷枫子
  • 趣闻 独霸青楼
  • 趣闻 相依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