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民歌的人文美和音乐美

温暖心

天柱山民歌的人文美和音乐美

2011年的下半年,潜山县文化馆委托我采集、整理已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天柱山民歌。经过半年多的工作,我整理出了《天柱山民歌一百首》。

我虽然毕业于中文系,又在中学教了三十多年语文,但在我的思想里多少存有忽视民歌,轻看民歌的意识,这种意识,在采集、整理《天柱山民歌一百首》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改变。我惊叹:在我们天柱山脚下,在古皖河两岸竟然有这么美的人文音乐!

有一个曲调名叫《洗菜薹》,它既是曲调名,又是歌名,内容是写一个姑娘在河边上洗菜薹,一个少年男子在河里撑木簰,少年用竹篙把簰撑到洗菜苔的姑娘边上,用竹篙打姑娘一身的水,由此引发的一段男女青年心思——“要吃菜薹抓一把去吃,要摘鲜花夜晚上来”。环境、情节又真又美,音乐声又好听。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唱。

与洗菜薹同一曲调的另一首歌,题目叫《十八岁大姐嫩夭夭》。十八岁的大姐自然是嫩夭夭的,夭夭桃花,灼灼荣华,她肩挑水桶,手捏水瓢,走到塘后稍去挑水,看见两只青蛙互相拥抱,钩起男女情怀,她觉得非常奇巧。这真是随遇而歌,轻松愉快。我万没想到潜山人竟有如此风情!

同用《洗菜薹》曲调唱的歌很有几首,内容各不相同。因此,洗菜薹成了天柱山民歌一个有名曲调,自古流传下来。我把它叫作第一曲调。

第二个曲调叫《山伯访友》,用这个曲调唱的歌也收集了好几首,其中一首题为《小女子回娘家》。小女孩怎么有娘家、婆家呢?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孩子一生下来就许给了婆家。那么,十几岁的女孩子,自然就有回娘家的事情了。女孩十分美丽,像祝英台一样,所以歌词唱“家住断壁街,大门朝南开,邻舍有个女金钗,好比祝英台”。环境、人物粗现。

“小女子回娘家,搽粉又戴花。钢丝洋伞手中拿,两脚撒莲花。”女孩子回娘家,是喜事,心里高兴,梳妆打扮一番,习以为常。从手里的钢丝洋伞看来,这情景不太远古,似在鸦片战争之后,洋货传入中国,或者更近一些,在民国时期。脚上穿着绣有莲花的鞋,又走得急,像撒莲花一样。

小女子不常外出,一出来新鲜事、新鲜人也就多,在一蓬一蓬的大麦田畈上,遇见一个书生,两只脚就走不动了。脚走不动,是心里有事,或许是想不走,或许是想多看一会,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不走还是走了,走到小河坝上,看见打渔的撒网,动作优美,男人对女人也有魅力。小女孩没见过,眼睛看人家撒网,脚东一下,西一下,乱了步子。这不,忘记了自己是要回娘家去了哩。

我敬佩潜山人民,用这么轻松愉快的歌词描绘出小女子形象,勾画小女子的微妙心理。

《山伯访友》调,也是潜山民歌的一个基本的音乐曲调,用这个曲调唱的民歌也很有几首。

民歌《三姑娘与小货郎》,是一曲二人表演唱的歌曲。小货郎兄弟五个,三姑娘姐妹三人。三姑娘先是很客气很礼貌的接待“桃担卖杂货”的小货郎,装烟、奉茶、请坐、问候。小货郎也十分热心地让三姑娘挑货物。可是,三姑娘要买“照婚姻”的镜子。“梳顺心”的梳子。“缀爱恩”的耳环。小货郎自觉为难,误以为三姑娘刁难他一个小货郎,生了气,挑起担子要走人。民歌反映出姑娘们一直追求的顺心、恩爱的婚姻,而不是“生儿子,子儿生”的婚姻。婚姻如何能照?我猜想,从男人的眼睛里能照出来;心怎样能梳顺?我猜想,男人的十根手指能梳顺;恩爱怎样能缀在耳边?我猜想,男人的嘴在耳边的斯摩能觉得出来。小货郎不懂三姑娘的心思,却误生了气。

潜山民歌真了不起!这首音乐,我还不知道属于哪一个曲调,我把它叫作“货郎调”。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温暖心
  • 趣闻 小蕊郎
  • 趣闻 煖匛孒會唥
  • 趣闻 别等风
  • 趣闻 水云君
  • 趣闻 游离者
  • 趣闻 赤奋若郎
  • 趣闻 耀兴郎
  • 趣闻 往事
  • 趣闻 几度温柔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