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音乐
正初酱
智利土著音乐主要源于阿劳科(ARAUCO)人。阿劳科人信仰自然神,如雨神等。他们常常吹奏音乐,以祈祷神灵赐福。其时的土著乐器大部分用禾本科植物的茎秆或木、骨、石、粘土制成。主要乐器有奥卡利纳笛(洋埙,即一种卵形吹奏乐器)、面包形笛、克纳(QUENA)笛、串铃、啸笛、铃铛等。西班牙人的到来,带来了欧洲管弦乐器。西洋乐器促进了土著乐器的革新,使之音域更广,音量更宏。西洋乐器在智利大众中影响最大的是吉他。
智利复活节岛由于相距智利大陆本土3500余公里,因而其波利尼西亚音乐一直保持至今。复活节岛的居民能歌善舞,对音乐歌舞有着独特的天赋,复调和多节奏演唱或演奏能力颇强,浓重的鼻音与其语言密切相关。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16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其音乐文化除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一样,有着印第安传统音乐和欧洲、非洲的音乐因素外,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更为突出。智利版图狭长,各区域民族成份不同,因此民间音乐又呈现出不同的地区性风格。
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的北部地区至今保留着较多的印加文化遗迹。在节日、仪典及播种、畜牧等生产活动中,音乐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歌舞音乐如“瓦伊诺”、“塔吉拉里”等大多为三声和五声音阶;节拍多是拍,曲调下行进行常见。传统的乐器有克纳笛、“西库”(排箫)、普图托号等。由排箫和圆鼓组成的小乐队形式,它演奏的乐曲,和随它的音乐而跳的舞都称为“西库拉斯”。这是北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
靠近中部的瓦尔帕莱索地区则是一种混合文化的音乐风格色彩区。一方面是印第安部族迪亚吉达人三声音阶、单声部的歌曲和奥卡里纳(埙)、排箫等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另一方面也盛行受西班牙文化影响的、曲调较丰富的舞曲“科里多”等音乐体裁。
中部地区的音乐深受欧洲音乐影响。这里的音乐呈现出智利民间音乐风格的主要特色,有“库埃卡”和抒情歌曲托纳达、摇篮曲等体裁。
库埃卡是智利最富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体裁,其中大部分是歌舞曲,也有歌曲和纯器乐曲的形式。歌曲多是三、六度平行的重唱,并具有支声结构。纯器乐曲常以吉他和民间乐器(排箫等)合奏。库埃卡多为大调式,曲调明快;节拍是或的小快板和快板弱起。它的音乐语言变化小,常由两个旋律线较平伏的乐句组成,曲调主要以此两个乐句的各自反复展开。歌词则由13行诗构成。句中常以不规则的句逗把一个词断开,使乐句形成一种似断似连的特殊效果。除正词外,演唱中还加有无确定含义的衬词。音乐材料的重复表面上无变化或少有变化,但由于歌词的层层展现,表演者即兴赋予乐曲的加花装饰,乐器组合的变换及节奏重音的交替重叠进行,使曲调的速度、力度和色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