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扶摇子陈抟老祖
萦怀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871-989),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唐末、五代隐士,亳州人。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十月十五日陈抟生于亳州城南12公里陈庄,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化形(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享年118岁。
陈抟少年时便阅读经史,精于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遂以山水为乐,后归隐湖北武当山、陕西华山等地。《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隐居20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他的“睡功”是以老子的"捐情去欲,静笃归根“思想作为理论出发点和核心的,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他富有经邦济世之才,有"明皇帝王伯之术”,在五代的动乱之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幻,每遇改朝换代,都要颦眉数日。《水浒传》、《喻世明言》、《宋史·陈抟传》等书都记载了他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间的故事。传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他曾多次推辞入仕为官的诏书,世人谓其:不徒为高隐,而实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
他在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陈抟主要著作:易类有《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养生类有:《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的《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一生多著诗词,有诗词600余首。
1、睡仙
陈抟在武当山九石室隐居20年,每日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每天仅饮酒数杯便可度日。有一日,5位白须白发的老叟向陈抟请教周易八卦,陈抟取《周易》在手,与之剖析微理,传其要旨。讲罢,陈抟见五老面如红玉、动若仙童,反问其健身之术。五老便将世间少见的蛰龙法即睡功传给陈抟。五老说:“每到寒冬季节,天气转冷,龟蛇之类就蛰而不食。析其理,都是服气所致。先人从中探得原理,引入人身反复习练,创得蛰龙法,用此法服气辟谷,尤能健身延年。”传说这5位老人是日月池中5条龙化身而来。陈抟自得此蛰法以后,每日修炼,睡功渐渐大成。
武当山上有一道士,几年来没见过陈抟生火做饭,便心中生疑.细细观察,见陈抟根本没有锅灶,每天只是鼾睡而已。有一次,这位道士几个月不见陈抟踪迹,以为他下山去了,但无意中却发现他正在柴房的一大堆柴火下面鼾睡呢。又一日,一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个尸骸。上面盖有一寸多厚的尘土,樵夫心生怜悯,欲取出埋了。扒开土一看竟是陈抟,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得快活,何人吵醒我?
后周时期,陈抟隐居西岳华山,深修睡功之法,被人称为“华山高卧”。《宋史·陈抟传》记述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一个月之后,见陈抟仍在熟睡之中。
陈抟曾作《对御歌》一首,歌曰:“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冤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闲思张良,闷思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闲气。争似臣向青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么红轮西坠。"这生动地勾画出他潇洒尘外的睡仙之像。
2、四辞朝命
后唐时,唐明宗下“手诏”召见陈抟,并赐号清虚处士,还赐他3名宫女,但他认为明宗不是同路人,于是让宫使给明宗带去一首诗,悄然遁去。其诗日:“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解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后周世宗对道教的"黄白之术"(炼丹术)素有兴趣,华州州将罗彦威向他推荐陈抟。他便于显德三年(956年),召陈抟到京城,留他在宫中住一个多月。想向他请教道教的方术,但陈抟对周世宗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周世宗没责怪他,还封他为谏议大夫,赐号"百云先生",陈抟固辞不受。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之后,想起了老朋友陈抟,屡次差人迎陈抟入朝,陈抟不肯。后来赵匡胤发出"手诏",陈抟向使者说:"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辞,则违吾性;若不下辞,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并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曰:"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朝如实禀报,太祖知其禀陛,只得笑而置之。
宋太宗赵匡义曾想拜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要求回山。宋太宗知道挽留不住,便当殿设宴,召朝臣赴宴作诗,为其送行。在陈抟还山之前,宋太宗再次向陈抟请教治国方略,陈抟写了四个字:"远近轻重。"太宗不解其意,陈抟解释说:"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