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过年民俗(2)
正初酱
守岁
十堰人除夕习俗用时最长的是守岁。
《荆楚岁时记》十二卷记载:“岁暮家家具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同卷又记载:“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宿岁”即“守岁”。《荆楚岁时记》中说的是这一夜家家准备酒菜,全家人守岁、饮酒迎新年。守岁前在家神前供一碗守岁饭,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二,倒在街上或路上,以示“去故纳新”。
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除夕,大旦不眠,谓之守岁。”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中这样描写:“寒至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苏轼《守岁》中云:“明岂天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尤可夸。”
除夕夜家家户户烧大火,尹吉甫主编的《诗经·小雅》称“庭燎之光”。“庭燎”即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把。竹竿燃烧后,竹腹里空气膨胀,竹身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就是“爆竹”,也就是鞭炮的前身。后来人们用黑色炸药卷在纸筒中,外裹红纸为皮,便成了以后的鞭炮。
守岁也叫“熬年”。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人们为了躲避“年”,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窜进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人几乎被“年”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夫妇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玩鞭炮的孩子幸免于难。此后,人们知道“年”怕红、怕光、怕鞭炮声,到了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年”也就不敢再来了。
传说腊月三十夜,“年”危害人间的事传到了天上紫微星耳里。紫微星用火球把“年”打倒,再用铁链子锁住这种怪兽。人们每年到此时对天燃放鞭炮、烧香祭拜紫微星,叫做“出天行”。
拜年有先后顺序
十堰人拜年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讲究:大年初一拜本家邻居,初二回娘家或拜母舅,初三拜姑家。过年期间,传统习俗有一些禁忌,例如过年不能生气骂人、不能打小孩,忌讳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大年初一若对方还在睡梦中,就不要拜年,要等对方起床之后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过年也有忌倒污水、垃圾、扫地的习俗,因为旧时人们认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