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歇马励学制
映梅
恩平歇马励学制
2009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和歇马宗族迁移、繁衍之地。
历史渊源
歇马村建村于元朝至正年,距今已有670多年历史。自明代以来共出过举人以上有功名者近三百人。自古以来就是恩平人心目中的名村,即使在五邑地区,也有“恩平歇马梁,开平沙岗张”之说。据考证,在明、清两代,歇马学子考取功名或有官职的有670人,从九品至二品的官员有430人,其中获举人以上功名的有285人,当上二品官员的有5人,故此一直被人们尊称为“举人村”。“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成为促使歇马子弟刻苦攻读,以光宗耀祖并取得向外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歇马的传统社会中,“耕读传家”与“入仕为官”成为歇马生活重要的文化价值取向。“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歇马梁氏由此积淀了深厚的歇马人文历史,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歇马文化活动。
歇马梁氏深知“家风之盛在人才,而人才之兴必殷培育”,因此热衷办学成为了传统。
基本内容
一、公田、义塾与“吃学谷”
歇马当年培养人才的义塾均设在宗祠,办学的经费由歇马的公田支持。同时,入读学子由村里每年供给24担“学谷”;在考取秀才以上功名后,则终身享受“学谷”待遇。这种励学的有效机制使歇马教育办得有声有色,长期培植着浓厚的尚学精神,直解放前尚存。
二、名师执教
歇马梁氏深谙“名师出高徒”之理,他们在延聘高师上很舍得出资,举人、进士、翰林等文人俊彦都曾为学堂、书院执教,并享受到隆重的礼遇,如道光年间举人何冠英(后高中探花,官居翰林院修编,一品当朝)也曾在歇马励志园执教授徒。
主要特征
1、传承历史悠久,自明代至今约 670 年
2、励学成果显著。获举人以上功名的共计285人,获二至九品官员的4308人。
3、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突出。
重要价值
歇马村明清两代邑庠共培育出600多功名人士,其中举人以上285人,二品至九品官员共400多人;其中咸丰年间进士梁元桂一家前后四代共出81位功名人士,二品至六品官员共18人。对于一个粤西小村来说,明清两代能有600多人登科,280多人因学而优,步入仕途,诚属难得。具有显著的历学治教价值,梁氏的这批精英激励、影响着歇马的子孙,并且为歇马梁氏建筑群落繁荣与兴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屹立的一座座祠堂书房、被族人高高挂在厅堂上历代官府吏员的块块题匾,以及耸立在村前村后的功名碑林,成为梁氏宗族在鼎盛时期的标志。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