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婚俗

梨花香

巴渝婚俗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巴渝婚俗与中原婚俗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内涵,它是巴渝地区文化人格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

要寻求巴渝婚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必须考察它赖以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巴渝与中原的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巴渝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东部,高山大河,先民们上山狩猎伐木采集,下河捕鱼航运,出发点是为了生存。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繁殖人口非常重要,不仅是为了增加劳动力所急需,也是为了抵御外族人的进攻所迫使。因而,当他们从群婚制进化到配偶制后,理所当然地十分重视自己的婚姻,种种看来繁琐的礼仪,正是他们赋予婚姻以美学及宗教方面的意趣,把对异性的眷恋,升华为对人生的观赏与发现,而婚礼的参与者,则分享婚俗中的乐趣。

在巴渝地区,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呈现为不同的地域文化含义。巴渝先民早期的生殖崇拜,关系到部落的兴盛,是人生展开与结束这一过程的全部依凭。它可视可亲,就在人们身边,通过日常化的交融,逐渐构成独特的文化礼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最终被巴渝人认同。因此,巴渝婚俗成为日常性存在,成为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

中国人历来把结婚看成是传宗接代绵延香火的头等大事,古代圣人孟子就提出过,理想的社会就要做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女子不嫁则为怨女,男子不娶则为旷夫。为父母者,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或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光棍,那样就会遭到耻笑。既然人们对婚嫁之事如此看重,那么它的程序之多,仪式之繁也就很自然了。这是有古籍可查,也是有典章可循的。据(礼记)婚义篇记载: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礼须纳采问名纳吉应征请期,偕主人建饮于庙,而拜迎于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婚礼也。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