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梅山地域过年习俗(6)

坚持

此为亲族中拜年,有年长者,多赞祝词,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寿一百二十岁”等话,见平辈则互致拱手,喊“拜年”、“恭喜发财”等话,然后到亲戚家串门拜年。亲族中拜年旧俗乃按先长辈后晚辈的秩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许多后生觉得老辈传统拜年习俗挺费劲,往往要多跑不少回头路,浪费时间,即改按路程远近依次拜年,一个屋场一般只尊一位长者;亲戚中拜年则依先至亲后疏亲的规矩。拜年老习俗有几句顺口溜云:“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拜年拜到十七八,荡寡坛子青草发”。荡寡,方言有清洗完毕,引伸为没有了的意思。此顺口溜的意思为:正月初一是儿子给父母拜年,正月初二是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正月初三、正月初四是侄儿侄女给姑妈姑父拜年,外甥、外甥女给舅父舅母拜年,外甥,外甥女给姨父姨母拜年,干子女给寄父母拜年,一直拜到正月十七、正月十八青草发芽,则年也拜完了,招待客人的东西也吃得差不多了。隆回梅山地域民俗,新婚夫妇第一年回娘家去岳父岳母家拜年,要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和晚辈一一奉发红包,也叫撒压岁钱。这正月初二,未婚的准郎巴公(即准女婿)去准岳父家拜年时,则年年要给未婚妻的弟弟妹妹们撒发红包。旧俗亲戚中拜年也必要带人情肉一块、包封一合,说是“不穿双烂草鞋,不好进茬子山”,而该亲戚家主在回礼时,必切截下一小节肉或调换一个包封,切忌原物原封不动退回,尤其是新成亲戚的未婚人家,否则,会认为是家主对来客礼品有意见,或对亲戚有意见,闹出不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认为大家拜年这样提来提去,也是个负担,此习俗农村乡下则大多取消。

正月初一,家宴习俗要吃猪脚、凤爪(也称鸡爪),民间叫做“呷拿钱爪”或“呷抓钱手”;吃年夜萝卜(年羹萝卜)和菠菜,叫做“吃喜菜”,是旧时穷人无肉、鱼吃,而代替肉和鱼的来历。后来,富裕人家也感觉这样大块煮的年夜萝卜和菠菜很有味,就也照做,乃成为地方传统饮食;吃鱼,在是日则只吃鱼身子,鱼头、鱼尾要留到正月十五日夜元宵节再吃,叫做“有个年头年尾”。而在元宵节吃鱼头鱼尾时,鱼头也要先敬给长辈,鱼尾则夹给小孩吃,叫做“有头有尾”;还有要吃甜酒煮鸡蛋(甜糯米酒冲鸡蛋)俗称“酒娘蛋”,寓意甜甜美美。糍粑,也叫“年糕”,用甜酒冲鸡蛋煮糍粑吃或柴火灶里煨着吃、炉火上用火钳架着烤熟吃,抑或油煎糍粑盛着吃,各种呷糍粑的方式,味道都是香甜可口。特别是油煎糍粑,把猪油放进热锅中,取糍粑洗净进锅,用油煎熟后,锅铲铲成片,加点白砂糖或蔗糖,食起来既枯且脆,既甜又糯,绵软香润,实为美食。人们常在年节吃糯米糍粑年糕,因为“糕”与“高”同音,“粘”与“年”音近,年节吃年糕,有“年年高”和“年高”之意,以希冀健康长寿,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新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隆回梅山地域民俗多有游耍活动,舞龙灯、耍狮子一般讲究正月初一在本乡镇乡土范围拜年,叫做“发灯”,也是民俗中春节团拜的一种传统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只在本乡镇十里八村范围舞耍,叫做“收灯”;收灯后即要到河边或野外水边烧香、化纸,以送龙王或狮王菩萨升天归位,然后打保卦,然后拆龙、狮被,叫做“送灯”。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节”,乡俗妇女不得串门,不得用针线缝纫,不得用生米煮饭,男子也忌出工做事,说是否则会在来年遇事破败或倒霉。饮食多吃大米、面条、汤圆等,寓意把祸事扯开、遇事圆通、人员长寿,此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号召“过革命化春节、搞开门红”时也沿袭。但其俗确是阻碍农业生产的陈风陋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最终废除,只匠人师傅、店铺不择此日起手开张,打工者不择此日初出外攀财。匠人师傅年初第一次上工,叫做起手,主家必发红包,以挂红;店铺开张,长辈也多发红包,以示生意兴旺。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坚持
  • 趣闻 夏青君
  • 趣闻 野玍尐籹
  • 趣闻 小生活
  • 趣闻 聚祥酱
  • 趣闻 如果
  • 趣闻 颖萓
  • 趣闻 树阁君
  • 趣闻 灵溪
  • 趣闻 从灵子
  • 加载中...